纺企的痛
棉纺企业的困难说到底,还是回归到了棉花问题上。国储棉收购价20400万元/吨,如果棉花等级较高,有条件做高档产品,对企业来讲多少能够平衡。然而,事实上,从一些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,拿到的国储棉品质均较差,尤其今年的棉花,长度短,纤维偏粗,马克隆值大。河南一家棉纺企业的技术总管反映,从2009年到现在,新疆棉的品质一年不如一年,就拿今年收的新疆棉来说,同等级棉花纺制精梳40支纱,与澳棉相比,平均强力相差30CN~50CN(紧密纺纱),用进口AFIS仪器检测,澳棉短绒率为11%~12%,新疆棉则达到13%~14%,4分位长度澳棉32~33mm,而新疆棉为31mm左右,两者价位相差4000元/吨,该企业用新疆棉无法满足喷气织机用的机织纱,只能依赖进口澳棉生产,而进口量因有配额限制,所以不得不减少产量。多家棉纺企业不止一次谈到,有时从新疆私人手中购买的棉花比国储棉质量要好得多。最近召开的上海国际纺织贸易洽谈会议上了解到,J21支纱国外报价2.65万元/吨,而国内保本价就高达3.15万元/吨,两者每吨相差5000元,根本无法竞争。东华纺织有限公司在盐城地区颇有知名度。最近笔者首次参加该企业计划会议了解到,除2010年企业效益较好外,从2011年到2013年间公司利润逐年下降,企业原有的积累早已耗尽,目前该企业库存棉花还可使用一个半月,配额至今未发。